7月7日至11日,yl6809永利陈安均教授带领“食”代峰峻雷波专项实践团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黄琅镇大杉坪村进行实地调研,旨在让青年学子走进大山深处,走进扶贫一线,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从“实走、细看、倾听”中烙下青年的“初心印记”。
实践团成员在调研过程中分别前往了当地村委会、冷水鱼食用菌基地和村民家中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大杉坪村的村委会上,乡风文明积分超市、幼教点、图书角以及彝人故事馆都体现着当地扶贫干部多年来的心血和努力成果。在这里,yl6809永利登录首页驻村帮扶干部祖立义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大杉坪村的脱贫攻坚历程,并展示了近年来成功走出大凉山的农产品,包括酱类农产品:竹笋酱、香椿酱和菌类农产品:羊肚菌“七彩菌煲汤”。在调研的第二天实践团对来到了吉觉木巫家中,吉觉一家向实践团队的成员展示了当地传统酿制彝族咂酒的工艺过程,从酿酒的原料玉米选取开始,经过炒、磨、蒸、发酵等多个环节。
实践团队成员在吉觉家中参与咂酒酿造过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垚琳 摄
实践团队成员与陈安均教授共同品尝彝族咂酒。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垚琳 摄
在离开大杉坪村时实践团的成员张万林表示:“我们要向当地的扶贫干部学习,青年就是需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从“观察、思考、践行”中烙下青年的“成长印记”
青年实践团走出校园,踏入基层更要看的仔细,听的用心,走的踏实。在此行中,实践团队的成员不仅将大杉坪村脱贫攻坚的成就看在眼里,同时也发现其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团队的成员在调研结束后提出:在大杉坪村推广农产品的道路上,产品仍然缺乏宣传力度,知名度小;缺乏合作企业,资源少;缺乏青年新鲜血液,创新型不高。同时咂酒走出大凉山虽然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机遇,但传统咂酒酿造中存在制作工艺的规范化,标准化的问题,保质期难以保证。大杉坪村真正的脱贫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实践团队成员马海鑫福向当地村民吉觉木巫与扶贫干部提出仓库改造建议。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垚琳 摄
实践团队的队长在此行中表示:“在强调兴农的时代,作为农业大学员工的我们更需要经常到基层调研。只有走出学校,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才能深有感触,有所收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
从“通堵、纾难、解题”中烙下青年的“担当印记”。
发现问题便要解决问题。针对大杉坪村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团成员作出了相应的回应:从当地所存的问题中找到与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切入点,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实践团队成员在此后制定了相应计划:结合食品专业知识改进传统咂酒制作工艺,解决咂酒保质期不高的问题,与村民共同努力让彝族咂酒走出大凉山;结合计算机科学相关科技知识改进农产品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科技为乡村赋能;结合广告宣传等专业知识为当地作推广宣传,增大产品知名度。实践团成员表示:“城里少一个老员工没什么,但村里多一个老员工就了不起。”
陈安均教授在此行的最后向实践团队成员告诫到:基层的工作与实践经验是青年成长最好的“助推剂”。未来不管你们在怎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经常“自找苦吃”,通过实践 “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积极地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基层中练就勇于探索、广交好友的胆气,形成积极乐观、主动服务的态度,塑造系统思考、理实结合的能力,真正成为一个有朝气、有梦想、有真本领的青年人!
帮扶干部祖立义(左),陈安均教授(中)与实践团队成员谈话。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万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