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了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南京大学调查了“学校对员工求职的不利影响因素”,排在第三位的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够”,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此外,超过四分之一的同学认为“就业指导课不够”。到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怎样开展才能提升员工的就业技能,帮助员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又存在一些什么问题?
现状:就业指导工作困境重重
人员队伍稳定性低
据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广东省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全国高校当中开展的时间相对较长,每个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省就业指导中心每年都会对各大高校进行考察,对各中心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评分。其中,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是评核体系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职称评定与待遇等问题,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却长期不稳定。这位负责人透露,队伍的稳定性不足,主要是因为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在高校晋升空间有限,很多就业指导老师都把就业指导当成过渡的工作,导致流动性很大,这是全国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上都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之一。
专业化程度低
由于缺少专业的指导老师,在各大高校担任就业指导老师的主力大多是员工辅导员,虽然他们对员工的个性、背景了解更多,但面临着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缺乏工作经历。已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多年的华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陈老师也坦言:“很多辅导员一毕业就来到高校工作,对于该专业的社会情况、实践了解都相对较少,缺乏社会上的职场经历和对用人单位的具体了解,无法给予员工更多的指导”。此外,由于专业化培训的缺失,就业指导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跟不上,对员工职业生涯的指导作用远远不够。
除了人员队伍不够专业,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专业化、个性化水平仍然较低。在不少高校里,就业指导课程仅限于选修课,受教育面较窄,未能满足员工多样化需求。
指导方式过于简单
自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关于印发< 老员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我国要求各高校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体系中,很多高校都开设《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设立职业生涯教研室,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教学大纲,使用的教材与职业测评系统纷繁、课程教育没有按照员工的发展进行分阶段教学、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在具体的教学中,职业生涯规划课也成了员工走过场的课程。
其次,现阶段不少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主要着眼于解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重心放在举办各类招聘会,追求高就业率而忽略了细化个体员工职业生涯辅导。以至于高校的就业指导更像是完成就业率的一项任务。今年毕业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小叶说:“我不记得有特别完整或系统的就业指导。去年十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对我们进行过就业动员大会。主要讲述了求职经验、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安排和注意事项之类。”
对症下药:必须走专业化道路
就业指导方法要多样
校企结合是加强员工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以及让员工了解社会、了解本专业就业情况的一个途径,通过聘请业界的精英来分析就业形势,弥补了课堂教学扁平化的经验传授。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也承认,单靠辅导员确实是薄弱的,所以我们提倡从业界去聘请人员过来担任就业指导老师,还需要开展企业精英传授的一系列活动。一定要把企业引进来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中。华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陈老师,承认光靠辅导员不足以给员工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我们也在做互补,会找校外的指导老师和一些在本行业里面有优秀工作成绩的师兄师姐回来讲课。”
另外,避免把就业指导做成“冲就业率”的工作,华师的叶老师说,其实就业指导的面是非常广的,并不是只有在毕业季的时候才开展。大一、大二就可以开展职业生涯的咨询,它给员工带来的东西和收获应该是贯穿整个老员工涯的。对老员工在4年学习期间也会有不同的培训内容。
团队课程要专业化
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需要社会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对从业人员水平的要求很高。要让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告别水平不高,只冲着就业率去的弊病,必须要让就业指导走进专业化道路,建立高校就业指导师的进修保障机制刻不容缓。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关键还是要提高就业指导老师的培训。省教育厅每年都会举行培训,在我们对高校的就业指导考察工作中,就业指导老师是否每年有参加培训,是否拿到资格证,是我们考察的目标之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抓队伍的建设。”华师的叶老师表示,华师的就业指导老师每年都会根据专长来参与培训并考取证书。
除了团队要专业化,就业指导课程更要与时俱进。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员工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叶老师指出,以往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涯规划,是当初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时候从国外借鉴过来的体系。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目前高校有意识地过渡到职业生涯辅导的工作上:“主要集中在个体服务、团体服务,针对员工个人的性格以及社会的变化对员工的职业生涯作出辅导,引导他们关注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
国外经验:对就业指导极为重视
与国内高校对就业指导地位不突出不一样,国外的高校对此极为重视。以发达国家的高校为例,许多高校拥有完善的就业中心,越是好大学,就业中心的地位越是突出,成员普遍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养,且队伍稳定,有的咨询师甚至工作了20多年。
比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有40多名工作人员,所有人员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有从事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许多指导人员都参加了美国一些协会的职业指导师认证,具有职业指导上岗的资格证书。而专职就业指导人员的流动,一般也是从一个大学的就业中心到另一个大学的就业中心。
另外,就业指导的核心职业生涯教育进入美国教育界已有百余年历史。在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目的并非只是指导员工选择职业,更重要的是让老员工对于“职业生涯”的概念产生认知,使之具备对于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决策能力,这种认知既包括自身以及社会职业的认知、个人与职业匹配的认知。这些都是值得重就业率轻个体特性的国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借鉴的经验。